公司要闻

◆如何实现战略目标?管理提升,时不我待!

黄总在本年度第二次高层会上的讲话摘要


 

    2011年,我们的销售任务是13亿,目标为14亿,纵观当前的市场形势,出口和国内原药销售市场不错,但制剂市场依然形势严峻,华北干旱导致麦苗墒情较差,俄罗斯干旱、澳大利亚洪灾、美国暴雪等异常气候使全球农业受挫,全球性粮食短缺已成定局。这虽然对局部农药销售造成一定影响,但对农化行业的长久发展却是利好消息,因为农化市场会因此而加速规范。

    当前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抓生产促销售,确保在6月底国内制剂完成6亿,原药加速销售完成5个亿,上半年就能完成11亿(全年任务的70%-80%),2011年“保13奔14”的目标才能实现。因此不管是原药还是制剂,都必须确保销量增长,并且实现我们营销模式的转变。

    2011年国内制剂销售重在转变。我们应当看到,经过几年的打拼,滨农在选择性除草剂方面真正做到了国内销量第一,但销售业绩以及带给公司的利润却是不匹配的,所以2011年经营模式要向利润型转变,从过去粗放的量的增长改为向公司核心指标转变,这是确保公司未来发展以及上市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实现营销方式及盈利模式的转变。

    当前,三分厂一定要确保制剂生产,整合调动一切精力和资源,“一切保订单,保一切订单”,三个月的时间非常紧迫,必须每个月都要完成计划。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原药制剂两手抓、国内国外市场并重,才有了现在的业绩,这个管理思路是不会变的,异丙甲、二甲戊乐灵、净类这几个产品都是公司的盈利产品,要力保一切生产,确保不断货、不缺货,以稳定公司销售的增长,稳定公司利润的来源。

    原药销售要加大国际化。2011年,要加速海外攻坚,加快滨农国际化进程,我们提出2015年要完成20-25个亿,这其中必须要确保原药和海外销售的大幅度、稳定增长。上市只是我们的阶段性目标,确保公司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才是公司的真正目标。公司要想可持续,首先靠的是销售份额的稳定增长,多年来,我们一直是以销定产,因此,销售是方向,当前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抓生产促销售。另外,2011年我们一定要在海外市场上有所建树,包括海外分公司的建立和引进外籍员工,因为我们不去占领海外市场,滨农想做到25个亿,甚至再做得更大一些都是很困难的。

    生产方面,我们不放弃苯达松、氟磺胺草醚这两个产品,虽然这两个产品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但只要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做下去,就一定会做好,今后公司新项目一定要中试,我们要加速中试车间和中试队伍的建设,登记、研发、新项目永远是公司持续投入和不断加强的板块,老的原药产品还要持续提高,我们只有这样做,公司发展才有后劲。

    2011年是公司的管理提升年,要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当前公司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管理上优秀的东西不能持续坚持,不能把优秀基因扩大化、固定化。首先分厂厂长一定要狠抓生产的现场管理,将老产品要不断优化,我们的乙草胺质量颜色都很优秀,希望所有的产品都要做到。因为我们要做的不是国内知名,而是国际知名的产品,只有一流的产品才会有一流的公司。一流的公司一定有一流的标准,所以管理人员包括品管部,一定要多走出去看看,只有做出世界一流的产品,滨农才能做成世界一流的公司,否则我们在这个行业里就面临着被淘汰。虽然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测出来的,但质量是可以过程管控的。

    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战略规划已经非常清晰,我们应该沿着什么样的路径,如何缩短过程,快速实现这个战略目标?需要全体高管人员率先从自我开始,践行管理上的转变:

    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人力资源首先要摸清现状及未来三到五年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结构、当前的关键需求,针对这个需求,应当匹配什么样的薪酬体系。2011年管理部室要推行员工等级制,试行差别工资,生产系统要推行减员加薪,要想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建立员工的分级管理,包括经济适用房的提供,随着公司效益的不断提高,逐步持续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同时加速对员工的培养力度。再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要向留人、育人更进一步,想做好产品必须用稳定的、成熟的员工队伍,在公司干两年的员工和刚进厂的员工,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是完全不一样的。人力资源要有年度计划、三年规划和长远规划,包括中层管理人员的引进和使用,我们在留人和容人上还是有问题的。我们今后还将不断地引进人才,除去立足自身培养之外,还是要不断从外界引进优秀的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这才叫人力资源管理。我们必须检讨当前的用人机制、薪酬体系等等,迅速把这些短板予以修正,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提升的重中之重。

    第二个就是启动对高管层的考核。过去我们只对销售板块高层有考核,今年要对所有的高层启动考核,要求所有高管的待遇都要和责任、工作业绩挂钩。做销售的必须保销量,保销售额,保毛利率;分管生产的,要结合生产车间的安全环保、产量成本、现场管理予以考核。我们要提高高管待遇,但待遇必须和管理的工作质量挂钩,首先做好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然后修正中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当前中层管理者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掘出来。想要拿高的待遇就必须为公司创造出相应的效益,只有激发出大家潜在的能力,才能保障公司完成战略目标。相应高层要迅速拿出一套激励和考核办法,根据工作分工不同,激励机制先从高管开始。

    第三个就是管理提升。2011年作为公司的管理提升年,我们和其他优秀公司的差距非常大,人力资源、现场管理、生产管理、研发、投入和营销管理等,各分管副总要对照自己的工作,比比自己的差距。现在我们通过努力增加销售多卖一两个亿非常困难,但水电汽费用一年一个亿,工资一年一个亿,各种费用和原材料消耗都是上亿,通过我们的节能降耗、细化管理,公司一年节省三百万到一千万却非常容易。所以公司今后的效益和利润增长点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销售价格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另一个真正的利润就是来源于管理。我们一定要下大力气改变我们当前管理的现状,高层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个差距,因为高层的意识和行为决定着公司的未来和未来发展的高度。公司能够走多远,取决于我们这群人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业绩,能够首先提升自身。管理的提升首先是人的意识的提升,高层的行为要规范,要接受制度的约束,要保证分管流程的顺畅。高管工作有分工,但不要画地为牢,各分管的部分相互之间一定要勇于沟通、善于沟通,上下左右协同高效,一定要真正融入这个大团队。只有优秀的团队,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滨农这个团队优秀,我们才会优秀。将公司的战略目标,细分到个人,我们的担子还非常重。所以管理的提升不仅仅在2011年,要的是持续改进。毛主席曾教导我们:把别人的经验变成我们自己的经验,你就成功了。所以今年对高管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勇于学习,走出去学习;二是高管要作为培训师,去培训员工,准备课件本身就是一个提升、梳理和思考的过程。今年所有的高管都必须参加培训,承担课程,每个高层培训两场,这是必须要完成的指标。只有高管动起来,整个公司才能动起来,高层影响到中层,中层影响到员工,使整个企业形成一个学习的组织,形成一个创新的组织,形成一个不断踊跃改变自己的学习氛围,这样去强化管理的传播,才会使我们的整体业绩增加。

    第四个就是继续加大投入。首要的投入是环保,因为环保不解决,公司就没有生存空间。今后国家所践行的科学发展观,地方政府对环保的敏感,我们自身对社会的责任回报,都不允许这种粗放式的生产模式继续存在,包括职业病的防治,操作现场与环境的改善,污水的处理排放等等,每个分厂都要达标,让员工长期在有气味、粉尘的环境里生存肯定不可以!只有环保的彻底解决,才会为公司的长期生存繁荣发展带来契机。第二项投入就是几个项目的优化,今年的投入大部分要放在老产品的扩大上,要致力于成本的降低和向上的延伸,加大单品利润。今年不但要把这些销量受制的产品扩出去,还要把中试做好,为下一步原药的发展打一个好的基础。很多产品的成本、产量、质量,都可以在中试中确定,中试看似投入,实际上是为今后的发展做一个很好的铺垫,所以要继续加大中试投入,为今后市场增长奠定基础。同时加大杀虫、杀菌剂的加工能力,加大物流仓储投入。总之,所有投资在建项目都要建设好,管理好,才能为公司长期的发展经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才能使持续的投入换来持续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