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市场 调结构 突破惯性 学习提升
对于农药企业来说,2011年依然是非常惨淡经营的一年,国内只有几家品种独特、管理优质、国外市场做得好的优秀企业业绩大幅上扬,一般大路品种生存空间已越来越小。农药行业走到今天,不是金融危机惹的祸,而是行业自身的不规范发展与无序竞争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农药行业连续三年的经营困难,检验着众多企业的生存与竞争能力,使许多企业的经营态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发现在此期间,优势企业在做加法,差的企业在做减法,聪明的企业在重生,这种悄然变化非常明显。国家推进科学可持续发展,首倡“包容性增长”,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我公司也做出了实质性的努力,今年和去年同期相比,员工工资平均上涨了一千元,这是我们今后所要持续面临的责任和压力。非常庆幸,我们经过1-8月份的运行控制,公司战略得到了很好的推进,预计到年底能够超额完成15个亿的销售任务,进入国内同行业前五强。但反过头来看,今年是我公司对接资本市场进程推进最关键的第二年,是我们的增长年、沉淀年,我们追求的是销售质量的增长、盈利的增长和管理的进步,对于今年后四个月的市场及管理工作,我们做出以下部署:
一、市场调整:提高营销质量,积极拓展市场
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实现营销结构调整和质的转变
把握每一个区域、每一个省、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客户,要求我们的处长、省经理、业务员,都做精做细做实,哪些是提升市场占有率的产品,哪些是盈利产品,要定好位,找准操作方向。民昌、中禾可以在这两年放慢销售量的增长,但要确保利润增长,以提高我们的毛利率。滨农今后加大销售额的增长,国内市场应该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营销质量,巩固拓展公司品牌,实现营销结构调整和质的转变,使滨农今后真正成为一家科技服务型的公司,成为一家专业的植保公司。把握这个目标,调整任务,调整结构,调整产品,国内除草剂制剂市场占有率要做到第一,这是滨农上市的优势之一。但我们在行业内要引领发展,就要多培育高利润产品、重点客户,营销是一门学问,既要卖上量去,又要卖出效益来,这才是水平。
国际市场:加速资源聚焦,迅速稳妥实现国际化
作为国际市场,这两年我们自身和自身比,是在进步,但和国内同行其他优秀的企业我们没法比。我们的订单大多数是飘单,正因为这样,我们在国际市场上还具有不稳定性,造成我们从供应到生产,到员工队伍人数的确定,都无法把握。我们在国际化上,在国际市场资源的培育,在人才队伍的培养上,都落后了。国际化首先要做的是和国际标准的对接,认真梳理整合好公司现有的登记资源、国际客户资源等,加紧聚焦资源,迅速实现国际化,这也是确保我们公司今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唯一策略,国际化人才、国际许可,也要迅速跟进。一定要真正走出去,设立自己的公司,用滨农的名义设立海外公司,将来海外制剂销售一定会超过国内,因此要加速海外市场占有,加速操作海外市场队伍的建设,既要加速走出去,又要稳妥,审时度势,避免走弯路,花冤枉钱。
国内市场:加紧以调整销售结构来拉动生产结构调整
公司产品面临老化,而真正的新产品没有形成市场份额,我们现在赖以持家的老产品、大产品从长远来看将来份额一定会呈下降趋势。我们为什么没有放弃草甘膦?因为草甘膦产品本身没有问题,而是行业重复建设盲目跟风所造成了这个局面,它依然是个好产品,一旦百草枯被禁用禁产,草甘膦还会上量,将来我们一定会做满2两万吨,在国内市场就有影响,在国际市场上就会有声音,这个是可以做大的。所以,只有从销售结构的调整才能改变生产结构的调整,要把已经形成生产能力的新产品作为销售重点,并且作为硬性任务去卖。如果不这样做,再过两年我们会面临非常大的麻烦,销售额会出现下降。
二、管理提升:用非常之手段使公司发生非常之变化
高层要突破惯性,着力解决问题
> 原来山东几家优秀的农药企业,为什么不行了?除去体制的原因之外,分析一下,其真正的原因是产品老化、市场占有率下降、销售额萎缩,它们的基础管理都非常优秀,我们即使再干上三年都会有差距,从规范管理、细化管理,还差得很远,所以一定要看到这些企业的优势以及败在哪里。所以目前我们已经形成生产能力的产品一定要做到极致,把做得最好的那一批的优点持续保持下去。看一下我们现在做的产品,无论成本、质量都有缺陷,我们能不能稳定保持在一个高端的水平?不要强调我们的员工不行、工艺不行、原材料不行,你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高层管理者一定要关注热点、控制敏感点、解决难点,我们下一步的难点是什么?那就是市场需要调整,盈利能力不足,管理需要提升,所以我们要从高管层做起。
为什么我们的制度建设乏力?因为高管层不执行,随意性太强。一个公司的高管团队,决定公司的命运,高层管理人员胸怀要大,眼界要高,要能容忍、肯容忍、容得下,一个公司走下坡路,一定是从高管开始,一个不团结的班子,会把公司带向失败,所以高管要以公司利益、以大局利益为重。满招损,谦受益,要谦虚谨慎。人不难以知人,难于自知,要正确评价自己在组织中的作用,不要夸大、高估、放大自我。包括我本人,始终认为,公司发展到今天,靠的是团队,靠的是这些年来大家的齐心协力。所以,公司的高管,在面临公司战略发展的十字路口,一定要突破惯性,用非常之手段,使公司发生非常之变化。如果不这样做,我们想上市,想脱胎换骨是很难的。这几年,大多数企业依然艰难,大多数上市公司年报依然非常难看,明年也不一定好过到哪里去,我们不能指望这个行业发展变化,不要等行业好了你就好了,而是通过自身发展变化去推动这个行业发展变化。所以说关注热点指的是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国内市场怎么做、海外市场怎么做,要研究这些东西。还要关注员工诉求,用工难,难用工,今后上项目,一定要尽最大能力提升自动化水平,今后一定要用最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结构性减员、阶段性减员、技术性减员,用科学技术来替代人力,我们今后再也招不到十几年前那样的大学生了,愿意到一线一待就是两三年。我去参观陶氏化学,年销售30亿,42个人,一条操作线上4个人,有3个是清华毕业生。所以说清华毕业生不是不上企业,是不上我们这样的企业。我们的确人多,多在哪里,如何解决?这是我们应该提升的着力点。
中层要学习提升,肯干事会干事多干事
公司要实现战略目标,要完成各高管的经济指标,就要打造我们最核心的管理队伍,那就是要打造我们的中层。中层需要提升,我们需要对中层管理人员实施提升工程,怎么去管,怎么去带?现在我们部分中层身上所突出表现的就是:非常浮躁,既没有自我学习能力,又没有被学习接受的能力,学习是全方位的,向好的企业学习,向别人学习,学习新的理论、新的技术,看看大家的自我学习意识,连15%都没有!自身不进步不提高,但社会在发展,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你想自身以不变应万变,可能吗?这个世界的确是进步太快了,这需要不断地更新我们的知识、观念,不断地调整改变心态,这些都需要学习。而现在我们的中层,都像海绵蘸满了水,一点都不吸收新东西,不会吐故纳新,所以说要对中层团队实行提升工程。让那些能干事、想干事、肯干事、会干事的人得到重用,收入得到提高,得到公司的重视;让那些不能干事又不想干事,还坐在那里混日子的,赶快走人。我们现在能干事、想干事、肯干事的人不是多,而是少,这样的中层越多越好。所以说中层怎么管理提升,怎么用好,这是当前管理提升的关键点。
农药行业其实是一个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而不是劳动密集型,真想干好的确很难,为什么全球七大巨头占领了全球80%的市场份额?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如何把我们这个行业干好,把企业干好,确实需要从我们市场拓展、产品结构调整、产品创新、高中层管理团队打造等这些方面齐驱并进,勇于创新求变,只有把这些方面都理顺管理到位,相信实现我们的长期战略以及近期的上市目标,就不会遥不可及。(戚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