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农人

实践总结出真知

       前段时间,公司安排做了一个大豆田的试验,测试60%精喹禾灵粉剂对禾本科草的防治效果。我们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了施药。5天后去观察,发现草仍未变黄;7天,10天,草黄的症状依旧不明显。我开始着急,难道这药的防效不好?带着疑问,我开始查资料,翻书。期间,我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施用精喹禾灵后,禾本科草的典型症状是首先表现为生长停滞,后表现为叶片变紫、红或变黄,基部坏死,用手轻轻一拔即从叶基部断开,断处出现水浸状后变褐并逐渐坏死,两周左右全株枯死。随后,等我再到施药地点观察杂草受害症状时,发现草早已变紫。我轻轻拔出其茎,发现基部已经变褐色,证明药效很好。
  事后,我开始反思,确实大部分草受药害后的症状是先变黄的,正是因为这种惯性思维,我便只等着杂草变黄,以至于当其呈现紫色时并没有在意。虽然最后及时查证,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但这个过程却是曲折的。从这以后,我每做试验之前,对于不确定的细节,都会深入探究,以保证其实施的理论基础正确无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何为检验?顾名思义,就是检查验证。所以,我们应该首先了解、清楚这个真理,才能去验证,去确认,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先理论后实践。也有人说,理论的产生是源于人们对实践的总结,而新理论产生的前提是因为在新的实践中又产生了原来的理论体系没有办法覆盖的内容。既然是这样,那么,理论对实践又有多少实际的指导意义呢?
  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无论什么理论体系,都是经过调查、研究、试验得来的。而这些调查、研究、试验的过程应该就是实践!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必定是先有实践,然后才总结出科学的理论。然而,另一方面,理论又我们是努力的方向。理解、熟识了理论,才会使后面的实践事半功倍。所以,在我看来,可以把理论做个细分:“前理论”与“后理论”。“前理论” 是前人的实践总结后形成的理论体系,这个是用来指导和推动人们去实践的基础。然后,我们再在实践中总结出科学的“后理论”。这个后理论可以是“前理论”的升华。这么一来,就很容易有个结论了:先有“前理论”,后有实践,然后有了“后理论。
  在很多日常工作中,我们都应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实践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从而让理论更丰富,让自己更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