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作品

战地炊饼分外香 基地建设真忙

      5月26日上午九点,我和戚老师跟随黄总赶往沾化精细化工项目的施工基地。到达基地时已经是中午十一点。一下车,看到的是韩队正在烈日下忙碌的身影。打过招呼,便拿出相机开始记录基地建设进程中的珍贵片段。


       这是我第三次来沾化基地。第一次是2月底项目开工奠基之时,这里还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来人也只能站在马路边上。第二次是4月上旬外出招工路过,那时,工作人员在路边搭起了两间板房,供办公和临时休息。现在,工地新厂区布局已赫然清晰。四周院墙已初步围成,并搭起了好多帐篷、板房(各方施工人员住宿、办公);多项工程板块同时开建,塔吊、泵车、脚手架等大型施工设备马不停蹄;宿舍楼、质检中心都已经建到二层,餐厅建起了框架,车间已挖出地基,水电气路均已布好……几位建设先锋更是风尘仆仆,日理万机。短短一个月时间,这里俨然换了一副模样,真是神速。
       在给一位抹水泥的师傅拍照时,看到不远处的黄总正走向混凝土搅拌机,这时,工地运输车辆拉着满车石灰在他身旁经过,带起很多沙尘,他却若无其事继续与工作人员交谈。
       拍录过程中,看着那些在尘土中,在大风里,在烈日下忙碌自如的人们,我豁然懂得,每一寸土地的建设都不是我曾想象过的那么神奇,那么轻而易举。就像陈总打趣说的:“李西国、郭洪波两位主任为了省却理发的麻烦,干脆便剃了光头,往太阳底下一站,简直就是黑里透红啊。他们来这里都被晒黑了,而我和韩队却晒白了!哈哈!”的确,韩队的头发大半都是白的了。他笑着说:“就是啊,以前,闲着没事爱收拾自己,现在可不能了。住在这种板房里,白天热得要命,到晚上却冻得要命。手机也经常没信号,晚上想听个收音机还收不到台。而且,之前连水电都没有,吃住都是问题,更不可能爱美了,好不容易打了一口井还是浑水。别说没条件没时间,就算有条件有时间也不行啊,没等收拾完,大风一刮,尘土一暴,再加太阳一晒,简直就是白搭嘛!”韩队爽朗的一席话说得众人哈哈大笑,可这笑声里却似透着无限的感慨和敬重。
       说笑间,韩队已经端上来了饭菜。清炒西葫,咸萝卜条,花生米,还有一盘苦瓜蘸酱,最好的也不过是一盘早晨刚从邻近镇上买来的鸡肉。不过,这一桌饭菜里,最诱人的是一盘已经切好的薄油饼,散发着满满的香味儿,格外诱人。黄总边吃边说:“大家快尝尝,韩队烙的饼可真是一绝,让人想起老家的味道!”陈总笑道:“每天吃完这饼,那是干劲十足啊!就算再苦再累也能坚持!”
       饭后,接着赶往孤岛、河口两站,路上,脑子里回旋着黄总刚刚说过的话:“企业要想发展,就总得有人付出,要想成就百年企业,更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努力,建设阶段是大家最辛苦的时候!”是啊,记得我第二次来时,就暗自疑问,这些喝惯了矿泉水,住惯了空调房,用惯了电脑网络的领导们在这种有时连清水都喝不上的前沿阵地能待下去吗?现在,当我看到黄总满身尘土而若无其事,看到陈总满身疲惫却一脸满足地吃着烙饼,看到五十多岁一头白发的韩队顶着炎炎烈日忙前忙后,看到郭洪波、李西国两位主任黑里透红的笑脸,我想,我错了。
       后记:一家百年企业,一定是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用汗水和智慧如接力般所铸成的丰碑,而我们坚卓的企业精神也一定是滨农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代代建设者薪火相传的精神谱系。不管我们来自何方,不管我们身处什么岗位,手里握着的,都是百年滨农的接力棒……
(本报记者  刘梅梅)